close

06-11-2007 電子時報
產業瞭望-大還要更大,好還要更好!
手機用面板規格提升似乎看不到止境!
   
楊仁杰/電子時報
手機用面板的極限為何,一直是個爭議性問題。大約在2年以前,不少人認為,由於手機對可攜性的重視,尺寸恐難超越2.2吋。然而隨著3G手機逐漸普及、可攜式數位電視功能的逐漸導入、加上以手機拍攝、下載及觀賞影片的需求增加,導致原被視為極限尺寸的2.2吋現已成為中階機種主流,而高階機種尺寸更從2.4吋、2.8吋直逼3吋大關。手機用面板規格的提升也不僅是尺寸,其他如畫質及輕薄性等,也持續隨著消費者的要求而提升。

自從Apple推出iPhone以來,3.5吋大螢幕和觸控功能立刻吸引大眾目光,雖初期僅於美國上市,目前預計購買的消費者已達100萬人之譜,在2008年預期銷售量更達1,000萬支。iPhone的出現,也引發其他手機業者相繼在畫質、介面及功能等項目,急起直追,恐將成為手機用面板尺寸及規格躍進的關鍵動力。手機用面板規格的極限,看起來也越來越大。

多媒體手機蔚為風潮 主流尺寸直逼2.8吋

如前所述,手機用面板尺寸隨著多媒體功能漸受重視而持續增加。在日本,2006年展開的One Segment行動電視服務需求,使各手機系統商均積極推出One Segment手機。早期的One Segment手機尺寸以2.4吋為主,但隨著One Segment收視戶成長高於預期,使One Segment手機迅速超越利基市場,成為日系手機廠兵家必爭之地。因此,One Segment手機尺寸迅速提升,並積極導入寬螢幕。2006年下半以來,日本推出的One Segment手機合計有27款,其中18款在2.8吋以上,甚至有10款在3吋以上,而導入寬螢幕設計者更達23款之譜。

 在歐美國家,雖電視手機推廣速度不及日本,但諸如照片甚至影片的拍攝與分享、影音檔案下載等多媒體功能,已普遍受高階消費者重視。其中對這個市場最重視的廠商就是Nokia。2005年起,Nokia即與光學大廠蔡斯(Zeiss)合作,推出高階多媒體手機N系列,多支援3G、Symbian作業系統,部分甚至支援Wi-Fi無線網路。早期N系列面板尺寸仍以2.1吋為主,但2006年以後,2.4吋取代2.1吋成為主流。其中,N92作為全球第1款支援歐洲行動電視規格DVB-H的機種,更配備2.8吋大螢幕,而標榜攝影、導航及無線網路等多功能的N95亦配備2.6吋螢幕。

南韓廠商精益求精 三星已推出厚度5.9mm手機

 手機的可攜性、輕薄性原即為消費者所期待的功能,但隨著面板技術的進步,手機厚度持續突破輕薄的極限,甚至讓消費者忘記手機的存在。2005年摩托羅拉(Motorola)推出的RAZR V3(13.9mm厚)可說是手機輕薄化競爭的開端,但隨後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即在手機輕薄化的競爭上漸佔上風。

 2006年,三星電子宣布Ultra Edition計畫,發表當時最薄的直板式、掀蓋式及滑蓋式手機,厚度分別為6.9mm、9.9mm及12.9mm。隨著三星電子及關係企業三星SDI在手機用面板輕薄性技術的持續進步,2007年,Ultra Edition II系列再度將直板式、掀蓋式及滑蓋式手機的厚度紀錄挺進到5.9mm、9.6mm、及10.9mm,除此之外更推出12.1mm厚的3.5G手機。目前三星SDI可量產的TFT LCD面板僅1.29mm厚,而研發中的產品更僅0.74mm。

 值得一提的是,三星應用輕薄式面板技術,推出了乍看之下就像MP3播放器的MP3手機F300(台灣稱F308),雖為直板機,但雙面都有TFT LCD面板,分別為2.1吋及1.4吋,機體厚度僅9.4mm。

 至於其餘廠商動向方面,2006年底,摩托羅拉應用E-Ink公司的電子紙技術,推出以新興市場為主要訴求的Motofone。但相較於TFT LCD,電子紙雖有輕薄及省電的優點,使Motofone厚度僅9mm,但目前仍有電子紙面板成本較TFT LCD昂貴、僅能表現灰階及反應時間較慢等缺點,故Motofone的市場反應並不熱絡。

廣視角、高色彩亦成為訴求重點

 至於手機用面板畫質方面,亦隨著手機多媒體功能漸受重視而提升。2005年以前,手機用面板以6.5萬色、QQVGA(160×128)至QCIF(220×176)解析度為主流。但2006年以來,採用26萬色、QVGA(320×240)解析度面板的產品越來越多,甚至涵蓋了中價位手機。

 至於以多媒體為主要功能的手機,由於消費者期待將手機影像與四周友人分享,開始訴求廣視角及高色飽和度等功能。在日本市場,夏普及日立分別訴求Mobile ASV及IPS廣視角技術,並普遍應用於各廠商推出的One Segment手機。其中夏普更採用6原色彩色濾光片,較傳統3原色彩色濾光片能顯示更逼真的畫面。而在日本市場以外,Nokia N92等多媒體手機亦採用具備廣視角功能的面板。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在輕薄及畫質上相對於TFT LCD擁有優勢,但原先一直由於生產成本、良率及材料特性等問題,始終無法達到經濟規模的手機主面板用AMOLED(主動矩陣式OLED)面板,也在三星SDI及Sony等大廠積極宣示下,開始有了較光明的願景。而目前已上市較受矚目的產品,則是京瓷(Kyocera)在日本市場推出的One Segment手機W52K(又稱Media Skin)。京瓷係採用其位於野洲的AMOLED生產線生產,採用非晶矽(a-Si)技術。雖然W52K的2.4吋、QVGA解析度面板相較於其他One Segment手機較為遜色,但OLED具備的輕薄性及高色飽和度,仍吸引了不少消費者目光。未來三星SDI及Sony採用低溫多晶矽(LTPS)技術生產的AMOLED面板,能將手機用面板畫質提升到何種程度,值得期待。

iPhone未上市已引風潮 廠商紛紛推出競爭產品

除多媒體手機外,配備作業系統、QWERTY鍵盤、觸控式面板及無線網路功能的PDA手機,亦於2005年開始逐漸於商務客戶推展。由於PDA手機功能較一般手機繁複,面板尺寸需求原即較一般手機為大,起初約以2.4~2.8吋為主。不過,隨著iPhone的問世,消費者也開始發現,原以商務客戶為主要訴求重點的PDA Phone,不再是冷冰冰的商務機器,而可以是新興時尚產品。
iPhone厚度僅11.6mm,解析度達480×320,較傳統PDA Phone的15mm以上厚度及QVGA(240×320)解析度更為優越;尤其,iPhone所配備的多點式電容式觸控螢幕,使消費者可用手指即可達到輕鬆操控目的,較傳統觸控面板需使用觸控筆更為人性化,更是眾所矚目的關鍵。因此,其餘PDA Phone廠商亦開始推出以iPhone為假想敵的產品,例如三星的F700、LG與Prada合作推出的KE850,均配備了此創新的設計,期待與iPhone間的競爭。

近期手機用面板的發展,實可超出2年前一般人預期,在iPhone之後,手機用面板將有更靈活的發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mPhili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