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08-07-24 電子時報
台灣進入核心設備領域 機會不大  
 
莊衍松/評析

美商應用材料子公司 AKT23日在台南科學園區動工興建製造中心。工業局長陳昭義表示,AKT光土木建設就投入新台幣7.5億元,未來投資更上看20億元。不過,陳昭義不諱 言,外商雖然來建設備廠,政府也希望外商除了來台賺錢外,也要照顧本土的設備業,但台灣要進入核心設備領域,目前來看幾乎沒有機會。

設備及零組件國產化是工業局重要的政策目標,預計2012年台灣半導體、平面顯示器及太陽能電池設備與零組件產值,將達2,500億元。不過這塊商機仍是「外商吃肉、台廠喝湯」。

根 據工業局訂出的目標,台灣精密機械業者積極投入平面顯示器設備開發,及外商考慮台灣產業聚落的優勢而陸續來台設廠服務台灣的客戶,平面顯示器設備自給率可 望由2003年的5.6%,提升至2009年的60%。至於半導體設備方面,2012年半導體前段設備自製率由目前5%提升到20%;後段設備自製率由目 前25%提升到60%;耗材零組件自製率希望從目前20%提升到80%;太陽能電池設備自製率則可望由目前5%提升到80%。

不過,工業 局的算法除了台灣設備廠商的供應外,外商來台設廠服務本地客戶,而投資生產的平面顯示器、半導體、太陽能電池3大類設備也可歸類為「自製」與「國產化」。 這2,500億元的產值如果也把外商賺的錢統統算進來,不但「自製」數字有灌水之虞,對真正本國的設備業者而言,也未必有利。

工業局官員 表示,外商設備廠幾乎不申請專利,有的全是自己的Know-How,別人也學不走。例如平面顯示器設備共有31項,有29項台灣都可以做,但最關鍵也最貴 的2項光阻塗布與液晶滴入,台廠完全沒有能力提供。至於半導體設備更慘,由於投資很大,也要嚴控品質,因此真正自製的設備根本打不進台積電、聯電、力晶等 廠。工業局官員說,現在荷商ASML、日商東京威力科創(Tokyo Electron Ltd.;TEL)、美商AKT陸續來台,台灣的設備業想尋求技術合作或成為供應鏈的一環,都還有很大的障礙要克服。外商來台有其商機考量,政府其實也很 難要求外商承諾什麼。最大的效益就只是降低友達、奇美電子等業者,免去設備與原料進口的運輸成本。

暨南大學教授李家同日前曾批評台灣太重 視電機電子人才的培育,長期忽略化工和機械領域人才的深耕,以致形成今日台灣高科技產業在設備和原料都大量仰賴外商供應的窘態。但現在談教育與產業結構連 結已經太晚了,眼前台灣在設備業的技術仍難受肯定。政府積極扶植台灣的設備業,曾有過透過技術與設備認證的方式,讓外商向本土設備業採購設備零組件或維修 件,並據此切入高科技設備的全球供應鏈。但工業局坦承,外商意願皆不高。在沒有外商奧援,自行研發能力與人才有限的限制下,台設備廠的自主技術,與電子工 業發展的核心仍有一段不小的差距。設備自製的路,未來應怎麼走?政府不能束手無策,要盡快站在宏觀的角度,多加著墨才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mPhili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