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4-07 電子時報
拚產能或是技術?TFT-LCD世代交替新關鍵  
 
丁永健/DIGITIMES


學歷: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 Ph.D.,December 1991 Chemical Engineering
經歷: HannStar Display Corp. Vice President , Quality Mangement Center
瀚宇彩晶品管中心副總經理 周志豪博士

前言:
台灣TFT-LCD在日本與韓國虎視眈眈下,及製程設備快速世代更替趨勢,正面臨了原材料、關鍵性零組件…等技術自主性,與研發人才缺乏的新挑戰…
內文:

由於TFT-LCD前段的Array(陣列)製程,與半導體製程相似,不同的是TFT-LCD是將薄膜電晶體製作於玻璃上,而非矽晶圓上,所以半導體人才成了TFT-LCD廠挖角的對象。自1997年台灣開始發展TFT-LCD以來,不過幾年光景,因此,有經驗的人才有限,多半來自同業跳槽,或是半導體業帶槍投靠,如IC設計、晶圓代工、DRAM等。以奇美來說,有經驗的工程師中,就有3成來自半導體業。

製程快速更迭 唯才是問  

分析TFT-LCD廠的人力需求,5大廠一致最缺研發、製程、設備3大類的工程師。以瀚宇彩晶為例,研發工程師的熱門職缺包括:面板設計、系統設計、光學機構設計、韌體設計等;製程工程師的職缺則有:

Cell(液晶)製程、Array製程、製程整合…等。
  
看好台灣在面板產業前景,韓國最主要的TFT-LCD面板用光罩製造廠PKL公司,投資21億元進駐中科興建光罩廠。據了解,韓國PKL公司已在台灣成立台灣弘榮光罩(PKLT),預計向中科承租2期園區1.5公頃土地,規劃興建TFT-LCD專用光罩廠,這也是繼全球最大面板用光罩廠日商HOYA(台灣豪雅光電),進駐竹科竹南園區設廠後,第2家國際光罩大廠來台投資。

此外,友達光電進駐中科園區設廠後,帶動光電產業聚落成型,看好台灣面板產業可望成為全球第1前景,國際大廠紛紛申請進駐中科設廠,希望形成緊密的產業鏈。

根據統計,目前進駐中科的國際光電產業大廠,包括全球最大的面板用玻璃基板製造廠美商台灣康寧、日商台灣日東、法商亞東氣體、日商JSR(台灣捷時雅)及韓商台灣弘榮…等公司,累計投資金額超過213億元。繼友達光電率先在中部科學園區興建6代廠後,華映、廣輝、瀚宇彩晶…等也陸續宣布6代廠動土,奇美電子在南科擴建第4座5.5代廠也已動土。截至目前為止,友達7代廠將在第二季動土,投資金額超過

1,000億元。從1999年以來,台灣在TFT產業的設備投資,累計金額已達新台幣1.2兆元水準。
 
業界整合 官方當推手 

另2006年初,大陸4大電視製造廠TCL、創維、康佳、長虹達成協議,共同投資成立聚龍光電,正式進軍面板領域,由於該4家電視大廠在大陸市場具舉足輕重地位,合計佔大陸電視市場近6成比重;接著大陸官方主導上廣電、京東方及龍騰光電於2006年底簽署意向書,擬整合各自旗下TFT LCD面板業務共組新公司;2007年年初,華南地區又有一深超光電展開5代廠的興建,預計2008年底投產;近期大陸面板產業不斷有新加入者或新合作案,並皆有政府參與其中,為的就是強化及加速大陸面板業競爭力,與台、日、韓業者搶攻前景可期的顯示器市場。

大陸因人力成本相對便宜、內需市場龐大,成為全球顯示器產品製造大本營,對於面板需求殷切,但長時間面板都由台、日、韓廠商供應,使得大陸業者急欲填補自己在產業鏈中的空缺。


建廠投資延宕 影響全球產能

全球液晶電視及筆記型電腦成長率,2011年預估將降至20%以下,其中液晶監視器將只有9%成長率,筆記型電腦成長率為16%,液晶電視成長率為17%。面板業者對次世代生產線投資趨緩,是全球液晶面板整體產能成長率逐漸下滑的原因,若建廠投資時間持續延後,預估今年全球液晶面板產能成長率將降至17.9%。

2007年液晶監視器的滲透率已接近90%,筆記型電腦35%,液晶電視超過40%,液晶電視已成為消費性商品,而筆記型電腦及液晶監視器,消費性市場需求也將持續提升。未來消費端需求仍將持續朝向大尺寸發展,筆記型電腦將以15.4吋為主流、液晶監視器則朝19吋以上發展,液晶電視40吋以上出貨比重將增加。分析台灣、日本、南韓及中國大陸的TFT-LCD生產線產能發現,預估今年日本仍然以39.8%的比例,超越台灣的30.8%及南韓的20.9%。

從面板出貨量及面積可觀察出,液晶電視出貨量以日本為大宗佔33%,液晶監視器以中國大陸86%為最高,筆記型電腦則由台灣的36%居冠。

液晶電視需求暢旺,數位相框等電子產品的面板需求日益增加,在全球經濟成長尚未明朗前,與消費力連動性高的液晶電視需求,勢必跟著受累。隨著夏普與新力簽署合資建立第10代液晶屏生產線的非約束性備忘錄顯示,雙方將在今年簽署具有法律效力的相關文件,初步計畫2009年實現生產。日系企業相繼整合,勢必催化全球液晶面板製造競爭新格局形成。

液晶屏製造是1個高風險高投入的產業,1條生產線的投資動輒就要30億美元。對於只有一、兩條生產線,還沒有走向聯盟的中小企業而言,除了應對後續發展的資金、技術瓶頸外,更嚴酷的是,他們得面對在大企業夾縫中茍活的困境。大企業在採購成本低、生產顯現規模效應、相關元件配套成熟…等方面的雄厚優勢,令中小企業生存環境不斷惡化。

獨門技術 創造競爭優勢 

瀚宇彩晶自CASIO取得獨門hast技術,可提升中、小尺寸技術層次,彌補在低溫多晶矽( LTPS )技術上的不足,同樣為現有2座3代廠產能充分運用;CASIO在hast技術上已發展到 hast ii第2代技術。未來中小尺寸液晶面板,取代STN將是必然趨勢。尤以今日hast ii 技術,對中小尺寸液晶面板呈現輕薄(從5mm進程至3mm)、廣視角、高亮度、高解析度(800x480)、低耗電…等特性,具有莫大助益。

按手機需求推估,中、小尺寸面板取代STN面板確定,估計中、小尺寸液晶面板還有2~3成降價空間。瀚宇彩晶定位以新技術替CASIO代工,後段模組由對方處理;除了會生產新技術的中、小尺寸面板,基板規格將以0.5、0.4為主,並將朝0.3及後段模組發展,以便完全掌握中、小尺寸液晶面板前、後段製程的供應能力。

因應半導體、光電、面板…等高科技產業快速發展需求,國內工具機大廠積極轉型,陸續與科技業者合作,投入薄膜製程、全電式塑膠射出、印刷電路板…等設備研發生產,對帶動機械產業升級,具有指標意義。

目前薄膜製程中心的電子槍蒸鍍系統,主要應用於發光二極體製程及Power IC製程,包含金屬蒸鍍、ITO蒸鍍…等。像有業者推出「MDP G2分子分解磨床」,標榜以新世紀最尖端的分子分解科技與電解研磨技術,突破長久以來難切削金屬的加工瓶頸。據了解,分子分解磨床主要藉分子分解方式,並以電流和磨粒協助去除金屬,能夠研磨任何導電性材料,沒有熱、內應力或變形,即使研磨超薄工件也不會變形,更沒有重鑄的層紋褥。

這項新技術可以應用於IC、光電、通訊產業、醫療器材、汽車零件業、超精密模具業、航太國防工業等尖端產業,加工石英、石墨、光纖及各種難切削或特殊材料。

面板廠進入6代以後的設備所需研發人力、物力更加龐大,更需政府結合相關單位與有經驗的產業及使用者,共同開發新世代設備,提升設備自製率,才能使TFT-LCD產業更具國際競爭力,建構完整薄膜精密設備及生產技術體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imPhilip 的頭像
    imPhilip

    小 月 樓

    imPhili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