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電視版圖丕變
代工業者憂喜參半
電子時報  王君毅/台北    2008/07/07
 
自2008年第2季因一線液晶電視(LCD TV)品牌業者發動更犀利價格戰,讓液晶電視市場版圖重新洗牌,面板業者指出,以北美市場為例,從通路及客戶端反應得知,第2季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與Sony等品牌大廠液晶電視銷售量呈現亮麗成長性,但這亦相對擠壓其他品牌業者如東芝(Toshiba)、飛利浦(Philips)、樂金電子(LG Electronics)等業者出貨,而經由液晶電視市佔板塊消長,也讓台系代工廠出現大小程度不等的影響。

終端業者指出,品牌大廠為因應液晶電視價格快速下跌,對外釋出代工訂單比重逐漸提高,目前除東芝液晶電視下單給仁寶等業者,飛利浦與冠捷等業者配合,Sony有訂單下給緯創與鴻海,樂金則下單給佳世達等業者。而因應Sony、三星液晶電視價格紛達到甜蜜點,已讓其他品牌業者出貨量能降低,亦連帶使得相對應的台代工廠出現程度不等的衝擊。

然終端業者亦強調,目前代工廠訂單短期波動,仍未到最後分出勝負階段,主因在於雖受到品牌大廠發動價格戰擠壓,短期內讓二線品牌業者受創,但隨著2008年下半電視需求旺季到來,二線品牌業者為強化成本實力,對台下單量亦可望增加,如此或許代工廠可因禍得福。

此外,雖然Sony等業者因拉低電視價格而帶動出貨翻揚,但觀察過去Sony在台電視銷售,當其32吋電視壓低到新台幣2.99萬元新低價位時,雖然引領其於次月衝上台灣電視出貨寶座,但通路業者反應,由於最低價產品性價比過低,難與Sony強勢品牌直接連結,加上店頭門市服務人員解說推薦,讓消費者轉買向上1個等級,且同樣降價促銷的同品牌液晶電視,使得當時Sony主打最低價U系列32吋電視,銷售量不如上1等級產品。

值得注意的是,台廠替品牌大廠代工低價液晶電視扮演雙重角色,其一可直接刺激銷售動能,其二可提供消費者來店購買電視誘因,且轉買相關系列產品,而最低價電視也可能非賣得最好產品,加上其他代工廠搶單更趨積極,殺價搶單情況更嚴重,此也意味代工廠壓力增加。

電視業者認為,液晶電視經由價格快速下滑帶動需求起飛,是最近2~3年的事,但全球最大廠三星仍未對台下單,且既有電視業者所擁有製造廠區規模龐大,讓短期內台廠投入電視代工仍是1場零和遊戲,經濟規模未成形前,與配合品牌廠家出貨稍有不順,就可能讓代工廠努力白費;同時液晶電視品牌業者迄今能獲利者仍在少數,更遑論代工利潤能高到哪裡,因此,未來台代工廠仍有不少挑戰待克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mPhili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