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面板嚴重過剩 兩岸應當尋求更深合作 (1)
發佈時間:2008.06.30 15:05     來源:賽迪網-中國電子報    作者:胡洪森

【賽迪網訊】日前發生在日韓電視廠商身上的“集體減少採購台灣面板,選擇本土採購”的做法讓我國台灣面板企業陷入被動。有跡象表明,奇美、中華映管等多家台灣上游廠商通過自有品牌、收購整機廠等方式涉足終端製造。不過,這種做法對其巨大的面板產能來說只是杯水車薪,要想進一步釋放過剩的面板產能,抓住時機和我國大陸整機廠商展開更深層次的合作,可能會一改中國平板產業的被動局面,從而盤活中國平板產業鏈。

日韓廠商減少採購台灣面板

這段時間發生在日韓企業身上的“面板採購傾向轉移”讓台灣面板廠商從主動陷入了被動:去年新力與夏普合資建第10代面板生產線,此舉將降低對台灣面板廠依賴程度;今年年初三星、新力宣佈再新建一條8代線,月產能約5萬片,預計2009 年上半年量產,此舉將影響新力對台灣面板的採購意願;隨後,原本向友達、奇美電子等台灣廠商採購面板的東芝,也投入夏普懷抱,並宣佈從今年開始,32英寸以上面板全部從夏普採購;此外,原本全部向台灣面板廠採購面板的三洋,也于近日宣佈向夏普採購面板。

除日本企業採購發生轉移外,南韓整機企業與面板供貨商關係也出現改變。據了解,從2009年開始,三星將開始部分向樂金電子採購面板;LG由於本身擁有面板廠,當供過於求週期到來時,也要考慮自身面板出路。三星、LG的做法變相減小了對台灣面板的採購力度。

日韓廠商採購傾向發生轉移帶來的最直接後果就是台灣面板供過於求現象加重。“上述日韓廠商在面板採購傾向方面發生的轉移,顯然預示著液晶面板買方市場提前到來。三星、新力、東芝、三洋等台灣廠商原先的客戶緊縮採購後,將導致台灣面板產能嚴重過剩。”奧維行銷諮詢有限公司研究總監盛哲告訴《中國電子報》記者。

記者了解到,目前台灣電視用液晶面板的產能達到全球六成左右的份額,按照去年全球液晶電視的出貨量計算,台灣大概有4000萬-5000萬片液晶面板的年生產能力,而這其中60%-70%的面板是供給日韓廠商的,所以日韓廠商減少對台灣面板採購的舉措將大大影響到台灣面板的現有格局。

實際上,這種情況早先就有徵兆。在2007年3月,液晶面板市場出現週期性供不應求狀況時,DisplaySearch大中華區副總裁謝勤益就明確表示:“液晶面板供不應求的狀況將持續到2008年年底。”正是因為這樣的預期,日韓及我國台灣的上游面板廠商紛紛宣佈建設新的生產線來擴大產能。

DisplaySearch中國區首席代表張兵在接受《中國電子報》記者採訪時表示:“2008年全球液晶電視的銷量將突破1億台。”這樣台灣電視用液晶面板產能將達到6000萬片,而台灣廠商完成從1000萬片到6000萬片的產能升級只用了短短的三四年時間。

在盲目擴張的同時,台灣廠商沒有意識到的一個問題是,從去年年底開始,日本、南韓整機企業有意識地進行了“內部整合”。據了解,這些廠商之間的合作非常多元化,包括互相投資、技術聯盟與互相交易,或加入同一聯盟資源共用等。據不完全統計,在2007年到2008年間,日韓面板業形成了“新力-三星”,“東芝-夏普-先鋒”、“松下-日立-佳能”等三大陣營。同時隨著這幾年來液晶面板產能的快速增長,使得不少日韓面板廠商也面臨釋放產能的難題,典型的例子是夏普改變了面板產能配置的策略,從原先以供應自我品牌為主改為增加外部客戶供應量。

夏普、三星、LG尚要釋放產能,那麼聯盟下的東芝、三洋等企業採購傾向發生轉移就不難理解了。

攜手大陸廠商盤活產業鏈“雖然日韓廠商緊縮對臺面板的採購,但這是一個逐年減少的過程,短期不會對台灣面板業產生致命性的打擊。”盛哲表示,“台灣面板廠商有兩條路可以走:一是減緩面板擴產的步伐;二是與大陸整機廠商在面板領域展開闔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mPhili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