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08-06-06 電子時報
太陽光電業挑戰難度愈來愈高 體質不加把勁提升 路恐會愈走愈窄   

黃女瑛/產業觀察

2008 年太陽光電產業一如預期呈現供不應求的狀態,整個產業鏈都在為市場強勁的需求而奮鬥,導致原本缺料的問題更顯高漲,但原本有降價疑慮的太陽能電池及模組, 也因為需求旺盛而維持平穩,甚至小幅成長的走勢。整個產業烈陽高照,但是暗礁卻又隱現的狀態,包括太陽能產業供應鏈的供給端資金的取得難度明顯提升、供應 鏈的發展不均衡、2009年需求不確定增加等;另外,技術的更新也會蘊釀產業的變革及重組。

對太陽光電業者而言,該有的心理準備是,前去之路挑戰愈來愈高,若有先見之明且布局完善者,未來幾年可望嚐到甜果,但若迷戀當下供不應求的甜果,不積極提升體質及布局的話,未來的路恐怕會愈走愈窄。

2008年資金籌措度難度升 資金排擠效應亦已浮現

雖 然需求的強度依舊,但太陽光電產業從2007年第4季一波全球類股下修後,從2008年上半的類股走勢來看,多數沒有回溫到當初高點的趨勢,其中的原因之 一即是新進者太多,再加上既有者擴產、垂直整合布局等計畫不斷持續,導致整個市場吸收資金的人也愈來愈多,產生資金排擠效應,造成資金籌措困難度明顯提 升。

資金籌措困難度提升,容易造成業者未來發展受限,導致競爭力受到深層的影響。茂迪董事長左元淮曾以新多晶矽市場崛起,作為資金排擠所應注意的主要事項。

他 認為,2004年開始的多晶矽缺乏,價格直飆獲利高漲,使得欲投入該領域的生產者眾。由於多晶矽的資本籌措門檻,比起下游矽晶圓、太陽能電池等還高,不論 是老字號多晶矽廠的擴產或新加入者投產,多數是利用與下游業者簽約,取得預付款的方式籌得資金,2008年已經變成是諸多多晶矽廠主動向下游廠敲門爭取簽 約,和以往下游廠捧著大把銀子等待簽約的情況大不同。

但是到了2008年資金籌措的尾聲來看,若多晶矽廠資金籌措不良仍無法快速步入量 產,恐怕未來之路相對辛苦,以茂迪採購原則為例,若業者無法在2010年保證供料者,就不打算與其簽約了。而與美國MEMC簽定高額長期合約的昱晶,在 2008年首季法說會上也直言,2008年開始,不再簽定需支付高預付款的合約。

新加入的多晶矽業者若籌資不足,產出時間表勢必受到影 響,2008年包括南韓DC Chemical、日本M.Setek及大陸約3家以上的業者已經步入量產,市場預估包括老字號廠的擴產及新加入者的大量量產期會在2010年明顯供應, 一旦沒搭上這個產出的列車,就表示未來競爭力將會受到影響,包括後續的擴產、擴展市場佔有率等,等同於未來的路恐會愈走愈窄。


不斷簽合約 錢花在刀口上了嗎?

其 實缺料問題讓整個太陽能產業供應的業者每天絞盡腦汁找料,多數來說,簽約買料是較具保障的,不過,許多料源業者(包括新加入的多晶矽或矽晶圓)為了籌措新 廠資金,不斷與下游廠簽合約,但實際料源的掌控卻沒有隨著合約增加的張數而等比例成長,導致許多合約的實際履行率逐漸下滑。

太陽能電池業者私下抱怨,簽約當初捧著大把銀子支付預付款,初期交貨算正常,但不到1年的光景,許多電池業者必須派員前往料源廠堵貨,不然,變成有1頓沒1頓的產能運作,這類的問題在現在的環境是求償無門的。

下 游的太陽能模組業者則指出,模組廠得花大把銀子買回太陽能電池回來組裝,同樣卡在到底要不要簽約的問題,簽了約擔心太陽能電池市價波動造成損失,不簽約可 能連料都拿不到。而且簽約支付大筆預付款後,定期取貨還得支付貨款,造成整體的運作呈現高負債比、高存貨等高風險,上下游的組織成員必須對這樣的環境及運 作有所體認,否則很容易因為意見不和而產生衝突。

當然,和誰簽約一直是合約成功與否的關鍵問題,最好是去除層層貿易商或投機客的關係,愈單純的買賣合作關係愈被看好,這也是將錢花在刀口上的策略。因為在普遍無料的情況下,最易發生病急亂投醫的問題。

雖然在台灣早就發生因為買到不如預期的料而大虧錢的案例,2008年上半還發生,透過牽線人號稱牽到國外料源廠,捧了大筆現款前往買料,結果出料不如預期,導致追款問題重重,勞民傷財,又因為公司信譽受到質疑,一連串負面問題讓公司也面臨生存的危機。

料源市場變數大 擲笅問未來?

多 數業者都認為,2010年太陽能料源市場會因為料源供給大增而使得缺料問題獲得解決。不過,還有2年的時間,仍有相當大的變數,除了上述的資金籌措問題, 容易造成有些新多晶矽料源廠無法順利運轉,導致料源市場出現泡沬化(例如未生產就先倒店或苟延殘喘存活)的疑慮外,也將因為這些問題的發生,讓當初投入資 金的下游廠跟著受牽連。

但即使走入量產,公司營運就真的沒問題了嗎?其實也未必。業者普遍認為,2010年料源市場能否成行,主要得看大陸多晶矽市場的運作情形而定。

由 於大陸市場約超過30家廠商宣布投入太陽能多晶矽料源的量產,以2008年來看,約3~4家有量產的能力,但產出的良率仍不穩定,無法如老字號廠像是美國 Hemlock、挪威REC、德國Wacker、美國MEMC、日本Tokuyama等穩定供應,大陸有產出的新多晶矽廠目前多數以供應現貨市場為主。

2008 年3月號稱已步入量產的大陸多晶矽廠洛陽中硅(Luoyang Zhonggui),被美國媒體爆出,透過傳統西門子法生產太陽能多晶矽過程中,所產出的副產品四氯化矽(Silicon Tetrachloride;SiCL4),在過去9個月傾倒在廠房四週,造成農作物無法耕種,引發環境污染疑慮,震驚全球。傳統西門子法的製程也因而爆 發出「結晶矽太陽能電池產品是環境產品,還是污染的產品?」爭議。


副產品處理問題考驗新進業者

實際上,採傳統西門子法所產出多晶矽的同時,也會產出四氯化矽副產品,以太陽能業者所提供某日系多晶矽廠資料來看,產出1,250噸純多晶矽,就會附帶產出2.75萬噸四氯化矽,副產品處理問題將是新進多晶矽業者一大挑戰。

包 括美國Hemlock、德國Wacker等,都是老字號的化學廠,它們面對這些副產品,都能透過回收副產品提煉再利用(recycle)的方法因應。但是 西門子法及其它相關化學法,因使用各類化學品穩定性難控制,所以即使有相當豐富的量產經驗業者,也不是每家都可以拍胸脯保證,不會有什麼突發化學氣體、液 體外洩或控制不良的意外事件發生。

另外,大陸廠多數採西門子法,但卻沒有這些老字號化學廠的回收再利用副產品的因應能力,市場預估副產品問題將隨著各家大陸廠產能開出而日益明顯,畢竟四氯化矽為有毒物質,不得不慎。

除洛陽中硅外,四川峨眉、新光矽業等也都有產出,預估都是2008年步入量產,副產品處理問題也因為洛陽中硅的事件而被國際環保機構持續關注。

所 以在大陸政府的強力推動下,太陽能多晶矽廠如雨後春筍般的冒出(副產品的數量則是隨產能開出而倍數的飆出),大陸執政當局面對副產品問題,若是要睜1隻 眼、閉1隻眼讓這個產業可以順利成長,除了得想好如何面對國際環保機構的批評與監視,太陽能產品變成嚴重污染地球的禍手也可能因而應驗。

但若要嚴格執行環保問題,那麼多晶矽的實際產出情況可能就不如預期來得樂觀。當然,若相關業者可以在2年內解決副產品的環保問題,或許2010年就該考慮多晶矽供過於求的問題了。

如果大陸多晶矽廠的產出不如預期,2010年是否真的能讓料源達到供給平衡?距離現在還有2年的時間,變數也多,相信多數人心中的答案都不一樣,誰的準確?恐怕得到廟裡擲笅。

新料源技術知多少 多數人都是霧裏看花

如果大陸多晶矽廠的產出不如預期,2010年是否真的能讓料源達到供給平衡?茂迪董事長左元淮面對這個問題仍是樂觀,他指出,還有2年的時間可以努力,傳統西門子法所產出的多晶矽源料若不如預期,不代表其它方法的產出就不靈光!

例如,茂迪轉投資的AE Polysilicon採用流體床反應爐法,計劃在2009年的第1季正式步入量產,如果產出成功,它的產出成本比傳統西門子法少30%,一旦AE Polysilicon料源產出成形,茂迪未來的競爭優勢不容小覷。

但 針對AE Polysilicon的產出確切時間,市場上仍有諸多質疑的看法,投資人也直接問左元淮,萬一AE Polysilicon不能如預期的產出,茂迪該怎麼做?左元淮也直言,茂迪將會減少2009年的產出目標,並且部分再到現貨市場購買料源來因應,不過, 仍難確定屆時料源現貨市場的價格會呈現怎麼樣的走勢,後續仍須進一步觀察。

除了流體床反應爐法外,太陽能矽晶圓業者也證實,冶金級矽也在 2008年第2季一度成功跳脫配料的角色,以100%的冶金級矽拉出矽晶棒,可用率達6~7成,而且所產出的太陽能電池達到15%的轉換效率,這個訊息使 市場驚豔,但是實際拉出的長晶棒約僅約1噸的量,仍無法對市場造成影響。

太陽能業者反應,有些冶金級矽是透過精挑細選所選取出來的、有些 則是採用甚致比傳統西門子法更貴的製造成本做出的,所以雖然純度達到99.9999%(6個N),而且可以做成15%轉換效率的太陽能電池,但是在供應量 及成本競爭上,是否有長期的競爭力其實仍有很大的觀察空間。

另外,多數的太陽能業者認為,利用冶金級矽生產的太陽能電池,由於材料純度的 限制,轉換效率達到15%已經是極限,很難再做進一步的突破,但是依目前太陽光電主要的市場發展來看,追求電池高轉換效率,讓單位發電量變高已成為發展的 主流,但冶金級矽似乎難以跟著這個主流前進,除非有更進一步的技術突破,否則在電池轉換效率15%的範圍內,難有進一步的發展空間,相對應用市場的限制性 也跟著受限,在太陽光電市場的影響也同樣受到限制。

再者,雖然薄膜太陽能電池的轉換效率目前多數仍在6~7%,冶金級矽的發展短期內對薄 膜太陽能電池似乎也有相當的威脅,不過,薄膜太陽能電池反而有更進一步的進步空間,例如透過技術的精進,改變電池結構,同樣有達到10%以上的轉換效率, 若不同的材料,如砷化鎵,效率則高達35%以上。

至於薄膜太陽能電池的特殊特性,它是不論任何時間只要有光就可以發電,卻是冶金級矽所產出的太陽能電池所無法取代的,所以薄膜太陽能電池有自己本身的應用市場,不見得是冶金級矽可以取代的,所以冶金級矽未來的定位如何,其實也是諸多太陽能業者認為需要重點觀察的領域。

因 此冶金級矽對太陽光電產業現況的衝擊到底有多大?多數的業者都是搖頭以對,認為短期內冶金級矽在太陽能產業的可用率幾乎等於零,但沒有人可以保證:不會有 某個實驗室或不知名的冶金級矽廠突然成功量產出料源,一夕間讓市場跌破眼鏡。不過一旦冶金級矽發展成功,對產業到底有沒有威脅?左元淮說:就現況缺料的環 境來看,應該會造成產業的快速重整。

期待下個爆發性需求

2008年太陽光電有2大需求的引爆點,若無意外的話,推估可以讓整年的需求都有相當高的水準,包括西班牙的在9月完成的首波優惠補助案,搶搭優惠列車的市場拉力從2007年即開始展開,2008年更是貫穿上半年整年度的需求,使得太陽能電池、模組的報價跟著抗跌。

另 外則是德國因為傳出2009年補助案,可能由每年的年度降幅5%,調整為9~10%,雖然仍只是傳聞,無法確定德國政府是否真的落實,但因為調降的幅度驚 人,所以預期心理引爆需求潮,大家紛紛加速安裝太陽能系統,以搶搭政府高額補助的列車。太陽能分析師指出,2008年德國太陽能系統安裝成長率可望比往年 高,此與預期該政策補助的轉向有關。

原先市場擔憂2008年9月西班牙首波補助案完成後,將使全球市場的需求熱度趨於減緩,但受到德國市場預期心理造成需求快速提升的影響,德國最有機會成為繼西班牙後,成為最火熱的太陽能市場,可望出現緊鑼密鼓的搶搭2008年較高補助預算列車。

但2008年過後,有沒有相同需求的力道,來支持太陽光電的需求面?這個問題目前仍未見明確答案,有人認為是南韓、也有人覺得是美國,但實際需求力道仍難估算。

當然,隨著技術的進步,產品價格可望逐步下滑,再加上市場的接受度快速提升,人民的需求可望快速取代政府的補助政策,成為太陽光電發展的主要力道之一,只不過,在缺料的時間看來,仍需要政府的補助做為首要的政策。

上 述的各類環境因素都會衝擊到太陽能產業供應鏈中的每個廠家,但最重要的是業者本身的體質需不斷的改進,才能因應不同的挑戰,尤其是突如其來、讓人意想不到 的挑戰。目前產業多數以多晶矽的供給量作為評斷競爭優勢的依據,但外在需求環境的變化,卻可能大大影響到供給面的變動,這也是業者需提高警覺注意的。

此 外,2008年的太陽能廠商幾乎是訂單全滿,2009年也被認為訂單都不是問題,反而容易讓業者警覺性下滑,若再加上平時組織體質調適不良,公司生存的挑 戰難關也就接著隨之而來。所以,相關廠商一進入這個市場就應開始規劃短、中、長期的料源及產能擴充與垂直整合,面對各個國家不同需求面的變化,業者也要準 備好整套因應市場多變風貌的經營策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mPhili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