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08-05-27 電子時報 
薄膜訂單擠爆 沒認證照買單? 太陽能業者:有無國際認證價差20% 
 
黃女瑛/台北

太陽能市場需求旺度高,即使是即將踏入量產的非晶矽薄膜廠商,手中也是訂單滿滿,只要有產出,就不怕沒有訂單消耗,即使仍未取得國際認證,客戶端照常買單。不過,太陽能業者表示,取得認證仍是重要課題,因為有無國際認證的售價約相差20%,而且愈晚取得認證,要提升價格的困難度恐愈高。

近期非晶矽薄膜業者產能的建置愈來愈完整,包括綠能開始移入生產設備,預計第4季量產;聯電轉投資的聯相亦開始量產、中環轉投資的富陽也切入量產、大億光電第3季也將切入量產,其它包括益通與光寶轉投資的宇通也計劃在2008年布建設備。

多數的薄膜業者均透露,即使仍未量產,但客戶已經主動找上門,所以訂單能見度極佳,2008年可以說是訂單全滿,只要量產得出來,做多少客戶就吸收多少,而且市場供不應求,客戶端表態即使未取得國際認證,例如未取德國TUV或美國UL認證,客戶同樣買單。

太陽能業者表示,由於各國補助不同,有些政府的補助法規只負責長期固定買回電價,其它的硬體系統設備的情況未規範於法規中,一切由民眾自行負責,所以民眾為搶搭補助列車的時效,也可以購買仍未取得國際認證的產品。但有些法律的補助因包含系統安裝補助,所以言明太陽能模組必須通過認證。

雖然未取得國際認證,客戶端仍是照常買單,但是與取得國際認證的報價就有區別,2者價差約20%,沒有國際認證者相當於打了8折的折扣,在營收、獲利及市場銷售的廣度上,都不及取得國際認證來得具優勢。

太陽能業者指出,取得國際認證仍是薄膜業者的當務之急,即使要取得如德國TUV或美國UL等具代表性的認證,需耗時約1年,因為全球業者正大排長龍等待認證。

而且8折折扣打久了,客戶習慣接受這個價格水位才是合理價位,對日後取得認證後,要再調高20%價格的接受度也相對困難,對薄膜業者同樣是1項挑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mPhili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