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神的「雜貨店經營學」

 
 巴菲特用3000萬換13.5億的智慧
《今周刊》595期
文/王之杰
 
前言

這是一位七十七歲的智慧老人,照著十三歲時腦中的圖像,一點一滴,完成爺爺當初未竟夢想的故事。

「……十三歲時,我在祖父的雜貨店中住了四個月,就睡在堆滿《讀者文摘》的小房間中……他當時計畫出一本《如何經營雜貨店》的小書,就要我這個廉價勞工,把他所有的想法,用舊的計帳本背後空白的部分,全部記下……」這是巴菲特(Warren Buffett)今年為他表弟比爾.巴菲特(Bill Buffett)的新書《食物饗宴》(Foods You Will Enjoy)中,寫的一段話,記錄當年在祖父奧尼斯(Ernest Buffett)雜貨鋪中學到的種種。

雖然爺爺的出書計畫最後失敗,但這四個月的朝夕相處,埋下了華倫.巴菲特成為一代偉大投資家的種子;祖父經營雜貨鋪的哲學,更成為波克夏在四十年間,能從即將倒閉的紡織廠,壯大成為兆元帝國的基礎。

第一堂課:現金流入大的商品就是寶

經營雜貨店的人都知道,本小、利多、周轉率高的產品,是生存的不二法寶。以後見之明來看,波克夏購併公司的標準及條件,竟和當年巴菲特家族經營雜貨鋪選擇上架貨品的條件,如出一轍,找的對象都是一些投資小,但現金流入大的公司。因此,當初躺在雜貨店貨架上的熱門商品,卡夫卡奶油、OREO餅乾、麥斯威爾咖啡、箭牌口香糖、Milky巧克力棒,甚至連當初製造雜貨店外送車隊的馬門(Marmon)集團,在過去一年中,陸續投入波克夏懷抱。

巴菲特家族的雜貨店不是奧瑪哈最早成立的雜貨店,卻是當地活得最長的鋪子之一,在孫子華倫.巴菲特還未成為資本市場的一方之霸時,老巴菲特早就已經是奧瑪哈零售業講話擲地有聲的意見領袖。他常掛在嘴邊的話就是:「成功的雜貨店老闆得帶著腦子上工!」(The master merchant must use his head)。

第二堂課:設定安全邊際就能存活

他說,雜貨店經營要能存活,最重要的是如何應付生意清淡的日子。周六生意一定好,周日及周五就算差一點,也不至於差太遠,最重要的是如何應付清淡的星期一、星期三及星期四,「每一個工作天都有不同的計畫,如此,開了張,錢才會跑進來」。錢進來之後,更重要的是如何運用它,「如何把錢安全地投資在對的地方,比賺錢進來難太多了!」這樣「沒想成功、先想敗」的經營邏輯,與巴菲特及其恩師葛拉漢的投資理論核心「安全邊際」(Margin of Safety),幾乎沒有二致。

有了安全邊際的概念,巴菲特在集團擴張時,信心就多了三分,即使價錢稍貴一些,只要時機掌握得對、企業價值看得準,其他都不是問題。

不論是收購卡夫食品八.六%股權,或是與M&M巧克力集團,共同買下箭牌口香糖集團(Wrigley's),價錢都比市場估計得高,特別是箭牌集團的買進溢價高達三○%以上,連巴菲特在今年股東會上都承認:「價錢其實不是這麼便宜,但我確定它們絕對不在高檔,價錢雖不低??但我就是愛這種牌子老、經營穩的大食品廠,它們的地位非常難被扳倒??我情願用高一點的價格,買下一家績優公司,也不願用低價買一家爛公司!」

第三堂課:品牌優,小本也能滾大利

老先覺當然有他自己的邏輯,在今年巴菲特給股東的信中,巴菲特特別以喜思巧克力(See's)為例,談到了這個品牌食品廠,如何小兵立大功,帶來日後十三.五億美元的現金流入,一點一滴幫助他打造波克夏江山。

股神的算盤是這樣撥的。波克夏在一九七二年以二五○○萬美元,買下喜思巧克力,當時營收約三千萬美元、獲利只有五百萬美元,每年所需營運資本約為八百萬美元;三十五年間,喜思靠著品牌及小本經營,營收及獲利連年成長,至去年為止,獲利已經超過八一○○萬美元,若把這三十五年間淨利加總起來,金額更高達十三.五億美元,比當年的五百萬美元,整整膨脹了二七○倍。

這樣的巨幅成長,營運資本只較當年小小增加了四倍,至四千萬美元。換句話說,喜思只要保留不到四千萬美元的資金,就可以把賺到的十三多億美元資金,全部「繳庫」給母公司,再由波克夏做進一步的投資運用,巴菲特喜歡的就是這種品牌食品公司「本小利大」的媚力。

把這個邏輯釐清之後,巴菲特投資這兩個品牌大廠的道理就越來越清楚了。以卡夫食品來說,旗下擁有的品牌包括:OREO巧克力夾心、麥斯威爾咖啡、RITZ餅乾、Milky巧克力,都是卡夫食品旗下的重要品牌...

■《今周刊》595期更多精采文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mPhili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